福建省以新文科建设为引领,聚焦建设深度、厚度、跨度和浓度,聚力增强新文科发展的组织力、引领力、生命力和服务力,全面推进新文科融合创新发展,开启福建新文科建设的新篇章。
一、强化建设深度,夯实新文科建设组织力
强化引领,画好“四新”建设施工图
紧扣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发布《关于举办“四新”建设系列论坛暨推进活动的通知》,制定“四新”建设推进活动计划,分阶段系统地推进全省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凝聚共识,增加新文科建设的协同性
图 | 福建省新文科建设论坛暨推进大会
召开福建省新文科建设论坛暨推进大会,发布《福建省新文科建设宣言》,统一新文科建设思想、共识和行动纲领。把福建师范大学和闽南师范大学列为新文科建设试点院校,强化经费保障,每年给予4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
深化研究,提高新文科建设专业度
图 | 福建省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立项确定80个省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9所高校19个项目入选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成立福建省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依托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立项高校的教学科研力量,组建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等14所高校在内的福建省首批新文科建设专家工作组,有序开展福建省新文科建设的理论与政策研究、项目研究、咨询指导、培训服务等。在省级新文科建设的带动下,全省高校普遍成立新文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发布新文科建设工作方案,召开新文科建设专题工作会议,统筹推进学校新文科专业结构布局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教材建设等工作。
二、深耕育人厚度,强化新文科建设引领力
深耕价值厚度
把立德树人摆在新文科建设的首要位置和突出位置,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研究与实践,推动形成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的“新文科 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着力将各高校建成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的坚强阵地。成立全国首个课程思政教育联盟,融入新文科建设元素,立项建设43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6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八所高校的9门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厦门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引领新文科建设不断走深走实。
深耕专业厚度
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十四五”本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把新文科建设和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围绕福建省“六四五”产业需求,新增一批数字媒体艺术、数字经济、健康服务与管理等更具前沿性的新文科专业。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大力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促进新闻、法律、管理和经济等社会科学专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实施专业现代化改造。截至目前,全省66个文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32.84%;113个文科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37.91%。
深耕资源厚度
以课程、教材建设为主线,拓展教学资源,抢抓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机遇,推动文科教育教学理念、内容、手段、方法和考核等一系列变革,重点打造一批新文科通识教育课程群、思政课程群和国际化课程群,引导高校在通识教育选修课中专门设置“人文素养与中外文化”“师德养成与教育法治”“体育美育与审美体验”等模块,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体育美育和人文素养类通识课程、混合式教学案例、新形态教材等。闽南师范大学开设具有闽南文化特色的本科通识课程110门,开发闽南文化特色的硕博士新课程42门,编撰20余部闽南文化特色教材。
三、拓宽内涵跨度,激发新文科建设生命力
拓宽人才培养模式跨度
以“四新”交叉融合为抓手,优化升级传统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一批特色文科人才培养新模式。譬如,福建师范大学开展“新文科 教师教育”融合发展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历史学 地理科学”高素质复合型硕士研究生;闽南师范大学开展“新文科 区域文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汉语 闽南语 英语”三语多能复合人才。再如,福州大学建设数理金融实验班、远志创业实验班、则徐人才实验班等“新文科 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福建医科大学建设“新文科 医学”跨学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四有”健康守护者;福建农林大学建设乡村振兴班的“新文科 农科”人才培养模式等,使人才培养焕发新的活力。
拓宽产教融合跨度
以新文科建设为抓手,引导高校结合地域特色、产业布局与人才培养目标,打造政、校、企、行多层次全方位协同育人的常态化机制,新建一批智慧教室和文科实验室,新增一批文学、传播、经管、法学、外语类学科专业校外实践基地、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人工智能翻译译后编辑在线实训等综合性平台,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
拓宽国际传播跨度
充分发挥福建省地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毗邻港澳台等区位优势,鼓励高校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办学,提升文科专业的国际化办学水平,努力发出中国声音、福建声音。福建师范大学与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印尼阿拉扎大学合作创办孔子学院,与美国波士顿文艺复兴特许公立学校合作创办孔子课堂,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对外传播,在海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搭建国际设计论坛和平台,邀请日本、韩国、新加坡等16所国(境)外知名高校,联合打造体现中国文化立场、福建文化基因、国际化解读的艺术人才培养品牌。
四、聚焦浓度,增强新文科建设服务力
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浓度
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提出的“四个更大”要求,加快布局福建省“六四五”产业新体系需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应用型专业。与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出台《福建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总体方案》,推动高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与产业发展新需求,分批建设30余所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力争建设一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打造一批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和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基地。
提升服务区域文化发展需求的浓度
图 | 闽南师范大学卓越闽南文化人才实验班开班仪式
聚力文化强省,着眼于文化创新创造和闽台融合发展,引导新文科建设高质量服务八闽文化发展。闽南师范大学开设卓越闽南文化人才实验班,三明学院启动《南溪书院志》的编制,莆田学院设置“妈祖文化新论”“莆仙文化概论”等特色课程,大力弘扬朱子文化、妈祖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产出一批具有理论价值、时代价值、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泉州师范学院(南音)、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地方戏曲)、华侨大学(舞狮)等3所高校获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加强闽台高校文化交流,突出以情促融,推动祖地精品文化走进台湾,增进台湾同胞祖地情感文化认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